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经济学院本科生 胡锐
发布时间:2016/09/22 23:28:43 点击:
9月24日 星期六 晴
在暑期,我参加了援助非洲难民活动,作为一个学校同学自发组织的社会实践团体,我们的调研内容主要是围绕难民为何来到埃及的一些问题,包括难民的原来生活状况,如何过来的,以及感觉现在的生活状态和未来打算来开展的。我们始终相信“无论你的受教育程度如何,你的年龄、性格、观点怎样,只要你准备为之努力奋斗,你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
在埃及吉萨省十月六日城进行走访调研,与叙利亚难民进行交谈后,都有很多叙利亚人民在这边摆摊做生意,当然,也有很多人在这边拥有自己的店铺。通过我们的走访发现,其实大部分的叙利亚人,还是希望能够自食其力,而不是沿街乞讨,等待嗟来之食的。
同时我们还交到了一些难民朋友,阿哈莫德是一个叙利亚人,在他看来,当时叙政府为了维护政权,开始抓捕青年人来制造恐慌和威慑力,而因此,他选择逃离了自己的家乡。他向我们描述,由于政府出台的某些政策,人民提出反对意见未被予以理会,于是人民走上街头进行抗议。但政府对于游行示威的群众,并没有采取任何积极的措施去化解矛盾,而是直接将枪口对准了手无寸铁的游行群众,由此,被逼无奈的叙利亚民众组织起来开始抵抗政府,由此爆发了叙利亚内战。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我们发现十月六日城叙利亚难民是一群虽然遭遇巨大的不幸,却很乐观的人们。
这一幕也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内心,在我们看来如此困苦无助的难民们,用这样一种方式,使我们感受到或许他们因为逃亡变得拮据,因战火而流离失所,但他们的内心仍然渴望尊重和平等的地位。
其实做志愿者也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高大,哪怕是走到自己以前认为很神秘的非洲。很多时候,如果不是自己去寻找一些事情做,我们都会处在无所事事的状态。于是有人选择退出,因为觉得将时间浪费在埃及很不值得。也曾经在想,是不是因为项目方的原因,弄得我们好像真的在浪费时间?至今我也并没有说真正找到答案,但是父母在我临行前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去埃及无论项目好坏,就是去体验那里的文化和生活的。——可能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志愿者群里此起彼伏的出现改签的讨论声时,我只是静静的计划着明天应该用相机记录哪些片段吧。毕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文化,一个精神,怎可能用一两个月就能体验得淋漓尽致?又怎可能用一两句话就表达得切中肯綮?现在就离开,错过的会不会太多?
或许我们的力量微乎其微,但是我们却在尽自己所能。我们相信,我们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个群体,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继续为这个群体发声,就会又有更多的群体关注到他们。这不,里约奥运会上,一支由难民组织起来的参赛团体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这让我们感到,难民这样一个群体,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这也让我们越发觉得自己工作的价值。就是表明世界开始越发关注难民这样一个团体,这也证实了我们力量虽然微小,但也有其实际的一些意义吧。
其实,与其说这趟旅途是认识难民,不如说是认识我们自身。或许,埃及之行结束后,我可能会因安身与如此安稳的环境而忐忑不安,我可能会更愿意离开手机所带给我的虚拟世界,安静的做一点真实的、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毕竟,相比起背井离乡的叙利亚人,以及可能一辈子走不出国门的埃及人,我们所站的起点位置,和所能达到的高度,都应该比他们高很多很多。而如果沉溺于手机,可能我们,也就是和他们一样,成为一群被客观禁锢和限制的人。不过不一样的在于,拥有更好硬件、软件条件的我们,会显得更可悲。
我是胡锐,我在路上。
【作者:经济学院 2014级 胡锐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