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26 08:32:24
点击:
筹备已久的“大地之爱——走进山大”青岛诗会已经结束一天多了。
每每回味起24日晚,鳌山湾畔,凤凰山下,肃穆庄严的青岛校区博物馆前,一位位艺术家的深情朗诵,一种莫名的感动总在不经意间涌上心头……
1958年,山东大学从青岛搬到济南,58年后,山东大学和它的一千余名新生选择了这样一种“最山大”的方式深情款款地对青岛招招手,与青岛久别重逢。
我说这种“读诗”的方式“最山大”,是因为山东大学三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的两次辉煌,都是以文史学科为标志的,而这两次辉煌的所在地,正是青岛。因而,在美丽岛城的八月秋夜里,用诗歌展示山大的底蕴和柔情,是我们每一个活动组织者所能想到的给青岛、给新生最美的“见面礼”。
为此,我们精心挑选了山大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学人、诗人的经典篇目,用诗歌打破58年的断隔,让每一个新生、每一个聆听者寻觅到来自先辈的足迹:作为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1901年山东大学堂成立伊始,我们便将“为国家储人材,为国家图富强”作为自己对民族的庄严承诺,而诗会中选择的歌颂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冯沅君先生的《最后一课》、朗诵诗人高兰先生的《题远方寄来的萧红卡片》以及老舍先生的《慈母》和闻一多先生的《我是中国人》都表达着在那个挽救民族危亡的战斗年代里,山大人的筋骨与担当。
美好的大学一定由美好的故事组成,先后任教于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的老舍先生,是山大历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在青岛的三年里,他给中国文学留下了包括《骆驼祥子》在内的数十篇不朽名作。我们在开篇的“美丽山大”版块选择了他的《青岛与山大》,一方面纪念老舍先生与山大的情缘,另一方面用名家的笔触,带领每一个人领略这所城市独特的魅力。
闻一多和梁实秋堪称山大三十年代的“双子星”,一个是文学院院长、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一个是外文系主任和图书馆馆长、莎士比亚翻译巨擘,我们选择梁实秋写于20年代初《寄怀一多》,表现的就是青年梁实秋对远赴美国留学的好友闻一多的深切怀念,此后几经辗转,志趣相投的两个人竟又在杨振声校长的招徕下,重逢于青岛,共同开创了山东大学文学学科的第一次辉煌。
山大有大师、大树、大楼,也有数不清的爱情佳话,我们选择沈从文的那首《我喜欢你》,真是因为30年代任教于山大的沈从文,在这里结识了自己终生的伴侣——张兆和。
当然,除了刚刚所列的几首名作,山大的历史以及山大和青岛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饮中八仙”的佳话、“当代诗魂”臧克家、童第周与山东大学生物学科、“冯陆高萧”与“八马同槽”……无数的故事凝结成了山大与青岛割舍不断的情缘,也铸造了山大的辉煌与荣光。
离开青岛58年后,山东大学在鳌山湾用诗歌的方式与青岛久别重逢。作为诗会的组织者之一,我感动于诸位表演艺术家的倾情朗诵,也感动一千余名新生与我们一起静下心来聆听诗歌的美,与你我产生精神的共鸣。
龙生九子鳌占头,凤凰山下凤凰留。我想,山东大学与岛城的这次相聚必定会在这片碧海蓝天下接续前缘,实现历史上又一次、更美的辉煌!
【作者:校团委书记 马晓琳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春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