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29 10:42:28
点击:
蒙古的夏天真是美丽又短暂,天黑得越来越早,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突然收到了期盼已久的照片—李克强总理访问蒙古接见旅蒙华人华侨、孔子学院和中资企业的合影。不曾想到,我也有与总理同框的一天,回想自己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半年多时光,我真切地感受到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是一个很大的平台。
在总理七月访问蒙古期间及前后,我所在的蒙古孔院极力配合中国大使馆,接受了访问前的新闻工作,负责随团记者的各项事宜。访问第一天,总理到达乌兰巴托的第一时间就在成吉思汗酒店接见了中资企业、华人华侨、孔子学院、中国大使馆等各行各业的代表,并合影留念。当和总理相距不过一米的时候,那一刻我的心中无比激动。这个小小的孔子学院,可以面向全国进行汉语招生和教学工作,举办全国性的具有极大影响力的赛事,参与到国际性的访问和会议。在这里,个人很小,但是天地很大,放得开自己的双眼,拿出一份气魄,收获的将是加速的成长。
半年多的时间真是一晃而过,我在孔院的日子充实而悠闲,每周一到周四的固定上课、备课以及周末各种文化活动,我和学院的老师、学生们一起,感到充实与快乐。一个学期结束了,看着他们从一句汉语也不会到中英文交杂地交流,我感到开心;我快要走的时候,收到的礼物里居然有三个都是钱包,只因为这些学生记住了我很久以前提到过自己丢了钱包;一些学生马上也要去中国留学……这些都让我感到欣慰,我看到了自己昨日的付出和今天的成果。在这里教汉语,学生真的是一心一意地自主来学习,他们年轻而聪明,努力而坚持,汉语在他们的身上会传递出不一样的精彩,这样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除了汉语教学,孔院还会举办大大小小的比赛、考试、研讨会等等,上个学期举办的蒙古赛区大学生和中学生“汉语桥”比赛,从笔试到初赛以及最后的决赛,简直是精彩纷呈,这样大型的比赛,我们孔院一力承担,虽然自己只是小小的一份子,但是我见识了很多也乐在其中。
除了工作,令人庆幸的是,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人。孔子学院的同事们在一起,让我们有了大本营,工作上的协调配合,办公室里的说说笑笑,偶尔的互相串门做客,让身在异国的我们拿出更多的真诚,彼此的陪伴,减少了思念家人的情绪,让这里的生活并不那么的孤单。我们和当地人的交流并不多,但是因为认识了蒙古学生,在和他们的交流和友谊的建立中,我们更加了解了蒙古人。我和同事们一起自驾去了乌兰巴托附近的草原,那真是个美丽又纯净的地方,我们在某个周末一边喝着啤酒、咖啡,一边聊天,那些只学了一个学期汉语的蒙古学生,与我们的交流几乎没有障碍,我们的话题甚至能聊到巫术迷信、婚礼习俗。在这个国家,我还遇到了很多的陌生人,并且觉得自己和陌生人交谈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我在学校和健身房里,常常可以接触到很多有意思的人,那些掌握了三门外语能力的人很常见,例如在日本读本科现在在蒙古教英语马上要去中国读研究生的蒙古女生、在蒙古读大学去过北京学汉语我们却用英语交流的越南人。在这里很多人都想要去中国或者别的国家留学,即使她可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陌生人的生活给予我新的视野,看到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我正在变成一个更加美好的自己。
在这里实习的同时,我也在不断思考和判断着未来的职业规划,当越来越肯定自己可能一辈子从事对外汉语这一职业的时候,我从心底里希望自己越来越合格,也越来越认真和努力。令我意外的是,这个学期居然有两个学生分别明确告诉我,我很适合做老师,这样的概率,让我非常地惊讶。以前有的学生也会说我是很好的老师,但是大多数都是对于性格或者对于责任感上的认可,并不是对于职业身份上的直接肯定。我以前在教学中有时候对自己抱有怀疑,对于终生职业犹豫不决,但是我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发觉,虽然对外汉语教学不是一份让人内心特别安稳的职业,虽然我和外国人的交流常常不能那么的利索,但是我能一直接触不同的人,了解和自己差异很大的生命个体,这份职业能一直让我接触新鲜的世界,这将是一份充满活力的事业。
在蒙古的这段时间里,我常常想念的不仅仅是我的亲人和朋友,还有那个我熟悉热爱的国家,身在他乡更觉得它分外可爱,我时常盼望着回国的日子,但是同时,我又特别珍惜在这里的生活,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心情却并不让我矛盾,在最年轻的时候,走更远的地方,收获成长才不让人遗憾。
【作者:国际教育学院 李青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