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环境学院本科生 任雨萱

发布时间:2016/10/15 12:20:48   点击:  

10月15日 星期六 晴
  上午在省口腔医院洗牙之后,为时尚早,就独自慢慢踱向公交车站,四周人群熙熙攘攘,行人步履匆匆,与此起彼伏的喇叭声交织成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画卷。
  忽然,主路上一杆指向旁侧小路的宝蓝色指示牌撞入眼帘,写着:前方80米,老舍故居。寥寥数字,却让人心向往之,不禁沿着小路,踏上了探访之旅。
  一路上先是住宅区,而后是小学,七转八折,就在我犹疑是不是走错路的时候,终于看到了一座安安静静的小院子,正中挂着一块棕底黄字过分油漆以至于棕色浓郁的快要落下来的牌匾。总算是找到了,边想边怀着瞻仰之情郑重地踏入小院。
  小院不大,四四方方的,有明显翻修过的痕迹却也看得出打理的很认真:几盆绿植错落有致,那口水井也还在原来的位置,一只肥猫懒洋洋的躺在井口旁晒太阳;西、北、东三间房被冠以一、二、三号展厅的名头,老舍原居的北房被分为卧室、会客厅和书房,两扇南窗下设有书桌,一丝不苟的摆放着笔墨书本和带有时代烙印的圆框眼镜,均系老舍先生遗物。
  我对老舍先生的印象是极其模糊的,仅限于几篇必备课文以及中学暑假在家无聊时翻来覆去反复看过的几部小说剧本,非要再加的话,还有,北京太平湖那无奈的背影。可是,就在这间被刻意油漆摆放消费文化名人的小屋子里,这样一行字,让我眼泪几乎是瞬间落了下来:
  我是文艺界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实作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友人赠给我一块短碑,刻上: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这才是老舍,是他们那一辈知识分子的精魂,更是我们这一辈的使命。
  迈出小院,远处小学孩子们嬉笑声朗朗。深秋的阳光,很暖很暖。


【作者:环境学院 2015级 任雨萱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