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版
2016山大日记:环境学院本科生 李菲菲
发布时间:2016/10/17 23:07:09 点击:
10月17日 星期一 多云
最近看了一些博主的推文,名字大约都是“致我们生活的城市”。这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句热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又不自觉地将两者联系了起来,作为一个环境人,我自嘲的想了想,还不如将题目改成:致我们逝去的自然。
俯瞰我们周围生活着的这个城市,有一排排整齐美观的行道树,绿毛毯一般的草坪,各种形状的灌木。好看不?毫无疑问好看! 那么,如果这些花花草草失去了园艺工人和环卫工人定时的悉心照顾,它们会是什么样子?据专家推测,不出半年,这些从其他地方移植过来的植物可能就会无法维持自身的生存,变得不再赏心悦目,甚至死去。因为它们自身无法蓄水固土,更不能维持该地的生态平衡,只能依靠人们定期为它浇水施肥。且根据官方数据的显示: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森林覆盖率21.63%,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而可悲的是,这些只为了美化城市而存在、还要时刻费心费时费力去照顾的的植物,也算在了这珍贵的21.63%里面。别人家的森林是成片的大树环绕在城市周围,咱们家的森林是零零星星点缀在城市里......
白天是养眼的绿树红花,晚上是蓝丝绒幕布般高贵干净的天空和一弯孤月。前些日子我晚上外出散步,偶然间抬头发现夜空的颜色不同以往,耀眼的霓虹灯下隐隐约约看不真切,眯起眼睛细细打量,才惊喜的发现原来是满天的星星,这般景象好像只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呢。我兀自欣赏了很久才回家。然而之后刷微博时看到G20峰会的消息,心里一阵浓浓的失落,原来这般的良辰美景也是人为设定出来的。
现在什么都可以打上man-made标签了,人造鸡蛋、人造血清、人造美女...还有我们的人造森林。说不定哪天科技发达了,我们会活在人造自然里呢。可是,无论技术再怎样的巧夺天工,也无法媲美自然生成的一块荒草地对地球的贡献,更不可能有大自然那种淳朴和野性的美。
人类的的足迹也到了地球的最极端,我们的农药也漂洋过海到了南极磷虾体内,大海上的鸟儿被我们开采的石油困扰.....我们和自然约好的手拉手和谐共处呢?
孟子曰: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作为一个环境人,我想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开始,善待我们生活的每一寸地方。
但愿我们真的能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地改造自然。
但愿“致我们生活的城市”在若干年后可以被更名为“致我们逝去的城市”而不是“致我们逝去的自然”。
【作者:环境学院 2015级 李菲菲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张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