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历史学院本科生 李金烁

发布时间:2016/10/17 23:09:51   点击:  

10月17日 星期一 晴

  今年适逢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作为学习文化产业专业的学生,这几天也在密切关注相关资讯。
  上午浏览新闻了解到,国家文物局长征文物保护调研活动近日走访了红军长征的重点地区——中共赣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远近闻名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集结和出发地、长征精神的源头——江西省于都县。目前全国唯一展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历史的主题性纪念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就坐落于此。
  我也查了一些相关资料:纵观纪念馆的发展史——2004年,借助国家搭建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于都县借助国家旅游开发资金,投入200多万的资金建立起了最初的陈列简易、布展落后的最初的纪念馆。2009年,于都县对原有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进行扩建,建立了中央红军长征纪念园。后又筹集1000多万元的资金、充分利用遗留下来的丰富的长征文物资源,建立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是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时值“长征出发80周年”,于都县作为扶贫开发县之一,筹集了1000多万用于纪念馆的维修加固和改陈布展工作,并增加了一些内容——借助现代化传媒和科技手段、运用声、光、电及半景画的手法,把红军长征时所经历的环境和建筑融入到展览当中,极大地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性,让人在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段历史、得到爱国主义教育。
  据了解,该纪念馆馆藏资源丰富,革命文物1065件,国家一级文物3件。建馆以来,每年参观人数约20万。随着场馆面积的扩大和纪念馆内容的增多以及展示效果的提升,去年就有35万人次人参观。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截至目前,今年已有4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
  随着长征精神的持续升温,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碰到或多或少的问题,碰到坎坷后易浮躁,更容易放弃。通过参观学习,我们懂得应该像红军学习,发扬长征精神,去除浮躁,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绝不能轻言放弃;于年纪长者,他们感受到了自己这一代或者自己的父辈、母辈所经历了怎样的生活场景、我们现世的幸福生活是怎样的来之不易。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不断认知、学习与实践的自我升华的过程。
  此外,纪念馆也在积极筹建有关长征的出版物博览中心和报告厅,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和游客可以在这里查阅资料和有关长征的出版物、邀请专家前来授课或播放一些影视记录片。同时也在积极思考如何更深入地、更好地将我们以前采访老红军的回忆录或采访记录挖掘整理出来、充分利用展示出来,以或视觉、或听觉或其他什么样的形式传达表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革命史。由此观之,大众传媒的力量不可小觑。
  我觉得“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的模型目前还尚未成熟,各种形式的华丽展演仅限于表面,尚未深入。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必须还在学术研究方面多下功夫。纪念馆也应多围绕“红军长征”做一些课题研究的项目,并积极地和附近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联系,不光是要吸纳更多的高知识、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更要依托学术前沿的资讯来发展、壮大。
  对整个于都县来说,“纪念馆”发展文化旅游的形式过于单一。随着大众精神生活的娱乐化、休闲化,大众心理对文化精神性、心理性的追求,纪念馆联合于都县不妨试图开发一些长征类休闲体验项目,延长产业链,延长游客的游览时间,餐饮、娱乐、休闲,也拉动发展整个县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此外,整个地区的区域联动性较弱,长征沿线城市缺乏互动。区域内应加快建立一个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的联合平台,联络长征沿线城市间的地缘感情的同时又能更好地促进长征精神的传播和传承。
                                           
 
                                                 
  


【作者:历史学院 2014级 李金烁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张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