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环境学院本科生 刘桂均

发布时间:2016/10/20 09:01:39   点击:  

10月19日 星期三 晴
  昨天有一件特别惊喜的事情发生了,一位来自法国的美丽女士给我们环境学院开了个关于大气变暖的讲座。
  虽然全程英语的讲座让我感到很吃力,但Fatima教授特别耐心。她字字停顿,放慢语速,当讲到某个专业词汇时,她会不厌其烦地举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她眼睛真温柔啊,好像只要有幸被注视到,就会满心欢喜。
  我想起前几天的金鹰节,演员胡歌在获得金鹰奖时“三个幸运”的发言赢来了喝彩声一片,众人大赞其谦谦风度,君子之姿。而此刻这场由于教授刻意放慢语速而显得有些笨拙的讲座,也让我不禁心生感慨。一个在科研项目上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人,是否已有了傲慢的权利?Fatima教授来自《傲慢与偏见》的邻国法国,我却瞧不见任何的骄矜之气。讲座的最后,王教授问我们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并没有踊跃地发言,在王教授与我们交流的过程里,我注意到Fatima微微笑着听我们说话,不知道的话还会以为她中文很厉害呢,其实也不是,就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吧。她还在我们有些尴尬的安静里,开始侃侃而谈他们国家的学生怎样接触科学,怎样做科研以及日常的生活,语气活泼欢悦,让人觉得,这个人可真棒。
  这个温和有礼的法国教授,谈到科研时,是严肃的。我记得她讲到做研究做实验问题时,不停重复好几次的“重要”,以及忽然变得庄重严肃的语调。她说,要明白自己要研究什么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现在形势愈发严峻的环境问题她没怎么提,她一直在讲的,是她那边的科研环境,以及研究大气问题时大致的方向。这是否是另一种形式的强调“行动”呢?
  她是一位学者,认真地传授经验给后来者。其实我想我们身边的父母,老师,包括学长学姐,谁不是这样的呢?倾尽一切的热情付出,只是希望我们能把这条“重复”的路,走得更好。
  要做一个温和有礼的人。并且,带上严谨的态度,去开展未来的科研旅途和人生。


【作者:环境学院 2016级 刘桂均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