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大日记: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 刘艺萌

发布时间:2016/11/01 07:44:57   点击:  

10月30日 星期一 晴

  作为刚学档案的小菜鸟,之前就听老师给我们介绍中国人民大学的冯惠玲教授和她的学术成果,当时便很希望有机会能够听这位档案学届著名的教授的讲座。今天终于完成了这个小小的梦想,听完之后,真的感觉自己收获很多,自己对档案的认识好像也更丰富了。
  冯老师这场讲座以数字记忆与档案资源开发为题。如今,档案学面临着数字转型这一问题,档案要发展下去肯定不能闭门造车,需要面向大众,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数字转型。冯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关于数字记忆建设的四个方面,内容很丰富,尤其是冯老师给我们了播放了她的学生制作的关于文化记忆的视频,无论是内容安排还是画面美工,十分精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冯老师紧紧抓住如今文化记忆开始遗失的问题,为我们介绍了构建数字记忆的重要性和过程。还给我们讲述了国外构建数字记忆成功案例,比如威尼斯时光机和荷兰的记忆宫殿项目,其创意和最后的成果真的很令人震撼与感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听完冯老师的讲座,我觉得自己对档案的开发和数字记忆建设有了一些想法。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档案资源的开发必须抓住时代给的机会,利用新媒体创造新方式,吸引大众更多的关注记忆的问题。目前,我国对构建数字记忆的工程并不是很重视,民众的关注度也不是很高,许多东西还要在借鉴他国经验中慢慢探索。我认为这项工程只有大众参与,获得更多的支持,才能更好的完成下去。数字记忆的构建不仅是留住我们的文化也是在促进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掘档案更多的价值,使档案能够更好的发展,可以离大众近一点,更近一点。
  冯老师在讲述过程中提到了特里·库里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全世界的档案人员仍在建设记忆宫殿。其实数字记忆的建设就是档案工作者以一种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方式为这个世界整理并保存那些无比珍贵、我们不该丢失的东西啊。
  作为一名档案专业的“小鲜肉”,可能我对它的了解还不是很多吧,但是听了这场讲座,我觉得我好像被打开了关于档案的新世界的大门,我可能对它的喜欢更多了一些。现在,我更愿意去好好学习它,在这里许下一个小小的心愿:如果可以,我也希望能够和我的老师们一起构建我们的城市记忆。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 2015级 刘艺萌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