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02 09:18:42
点击:
平时,《精神病学》是我们最喜欢的一门课程。不仅因为讲课的王老师诙谐幽默,更是因为他总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故事,惹得我们哄堂大笑。所以在踏往精神卫生中心的路上,大家都掩盖不住心中的期待与欣喜,迎接我们的都将是未知。
校车停到了精神卫生中心门口,我们换上隔离衣后,跟着王老师来到了病房楼。院内房屋现代化,和其他医院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到达目的地,我发现病房和外走廊之间隔了两道被锁起来的门,只有工作人员才有钥匙。戒备森严感扑面而来,我不由地有些紧张。
精神病人同样也是病人,老师在和病号打过招呼后,才把他们请到我们学生面前坐下,接受我们的问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说对待精神病人也应该要尊重,这样,他才对你信任,愿意在倾吐自我的时候暴露症状,医生才足以根据病情,写下诊断。
在未被告知病人得了是什么病的情况下,我们迎来了第一位病人。他不苟言笑且人高马大,坐在教室角落里的我都不禁倒抽一口冷气。在问诊中,他高谈论阔、天马行空地讲着自己的人生履历,我们当机立断这是“夸大妄想”的表现。除此之外,他的易激惹、睡眠需求少等等症状,都在一个个问答里逐渐浮出水面。结合书本,我们认为他患了躁狂发作。
病人走后,老师留下了很久时间让大家讨论与发言,在对病例的剖析中,我们才更深刻地体会到书本上名词的意思。
第二位病人是患有精神分裂的病人,他的世界似乎是另一片天地:后背有蚁行感、感觉自己的右胸下有一个发动机、经常听到有人小人跟自己说话。我们惊诧于他的描述,并不断提出新问题。但老师总是说她没有听到她想要的问诊方式。
病人走后,老师才说我们的问题都浮于表面,没有去伪存真,也没有进一步的追问。我们认真反思后,才明白老师的用意。也深知,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
积跬步才以致千里,今天下午的见习经历,将永远刻在我的回忆里。
【作者:临床医学院 2013级 郑凌霄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