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文化传播者 朱灏雅

发布时间:2020/11/10 10:51:48   点击:  

“第二次公演克罗地亚”。演出结束后,我在最新一条动态里写道,并配上了时兴的“狗头”表情。

原以为这下半年没有线下比赛和演出机会了,没想到接连两周,我两次上台,能和心爱的乐器一起露面。

考虑到展演主题和受众类型——一次是文化节闭幕式和颁奖典礼,一次是协会见面会,思考后,我把曲目都定为了《克罗地亚狂想曲》。因为在年轻群体中,它流传较广,为人熟知;另一方面也拥有一定难度,很是考验演奏者的定音安排、指法编排能力和快速演奏功底。

说到这,也许你会以为我是一名钢琴演奏者。哈哈,那也许是受了曲目的迷惑。其实,我演奏的是货真价实的中国民族乐器——筝。

筝,因为历史悠久,常叫古筝,是一种优美动听的乐器。多年来,因为各种因素助力,筝已经成为中国业余学习人数第二的器乐(钢琴最多)、民乐第一。它常常出现在电视、综艺上,也常有学院或民间的学习者、爱好者利用新媒体广泛传播,为大众所熟知、喜爱。这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播和推广形势非常有利,振奋人心。

我学习音乐也逾十年了,西乐、声乐,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民乐,回到了筝。十几年所见所闻中,可以说,大众甚至一部分古筝学习者对于民族乐器,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比如:演奏民乐只能或必须着传统服饰、民乐演奏不了西方音乐、古筝就是女孩坐在那里弹一些文文静静的曲子……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不错,每种乐器都有它的特点、它给人留下的一般印象,有诸如以上这些想法,说明大家对于民乐还是有着一定了解和期望。但正如我在协会见面会上所言:“任何一种乐器,会有其特色和偏向,但不必人为地去限定它。”就像想办法适应乐曲特点,筝依然可以演奏《克罗地亚狂想曲》这样的音乐。

我们生活在一个世界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时代,任何之前没有过的想法,只要合法合理,我们都可以去尝试,把它实现。在这种尝试中,我们以民族文化载体展现外族文化,可以赢得对方的理解和赞叹。同时,在这种探索试验中,我们亦拓宽了自身的表现力,开发了文化的潜力。并且,任何借鉴、吸收其他文化的行动之前,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对方文化,知己知彼,才能为我所用,融会贯通。

不妨去想,去尝试。

让世界看到中华民乐的特色,以及无限可能。

我很自豪能够成为这条路上努力着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