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1 19:21:22
点击:
这已经不是我们团队第一次站在“典籍故事青年说”的舞台上了,去年第一次参加《史记》的比赛,我们三人信心满满却没有取得理想成绩。但这绝不代表着我们没有收获,看到其他团队丰富的表演形式、创新的表演角度以及精美的舞台设计后,我们决心“卷土重来”。看到今年的《诗经》初赛通知后,我们又陷入了沉思,怎样让脍炙人口的“诗三百”以一个创新的角度表达出来?怎样让现场观众能够感受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怀着对经典的浓厚兴趣,我们想到了以“书信”这种千百年来感人至深、可抵万金的表现形式,结合队员们的特长,将无声的典籍化作征夫思妇的一封封书信,于是便有了决赛中的《三书情缘》。
“爱情”是千百年来永恒的话题,“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我们团队三人经过精心策划,从确定形式到编排剧本,从典籍打磨到PPT制作,每一个环节都熔铸着我们对此次表演的认真对待。我们三人各取所长,舞蹈、唱歌、古音诵读,每一部分中都饱含着我们对这个节目的热爱。故事以一位为国出征的将士柏舟寄回的一封书信展开,一首《采薇》将征人的思归心态展现无遗。征人的孩子采薇意外打开的信匣将征人与妻子昭昭从相遇到相爱的故事徐徐展开。信中的一首《关雎》,讲述了征人对妻子的爱慕与追求;一首《桃夭》描摹了征人与妻子幸福的婚姻生活。然而,不幸的战乱打破了这美好的一切,征人不得不为国前驱,在妻子的劝勉和殷殷嘱托中奔赴战场。什么时候能平息战火,再次回到这个温暖的家呢?没有人知道。
能够进入决赛,我们团队备受鼓舞。但是在彩排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剧情不够连贯、表演不够到位、舞台走位不够熟悉……这些困难迎面而来,下场后我们也有气馁,但在听取老师的建议后,我们又有了新的思路。于是,我们在节目结尾处增加了一段情景朗诵,伴着萧瑟的笛声,征夫和他的新婚妻子分别,“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道尽对战争的厌恶和与家人分别的痛苦,而新的生命不久也将来到,新妇为其取名为“采薇”。

“温柔敦厚,诗教也。”《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学的源头活水。《诗经》中所表达的感情,是人们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一见倾心;是“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美好祝福;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哀叹。“典籍故事青年说”这个平台,不仅让观众们通过短短几分钟的表演体会《诗经》中的美,也让我们表演者更加深入地解读经典,并热爱经典、传承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