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27 21:40:16  
                        点击: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们毕业已经整整二十年。今天,济南微雨迎归人,控制学院2001级生物医学工程校友齐聚母院,共赴毕业二十周年之约。作为此次活动的策划者之一,我在筹备与相聚中,重拾了无数青春记忆。二十年,让青涩的少男少女步入中年,更让那段珍贵的校园回忆在岁月长河中愈发清晰而温暖。

来到学院,4号楼大厅“热烈欢迎2001级校友回家”的字样格外醒目,楼梯间的旧影像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合影环节后,院长张承慧的讲述将时光拉回学院辉煌的过去——2003年,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先生为学院亲笔题字并揭牌;学院全面实施“五位一体”发展战略,行进在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征程中。张院长表达了对校友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感谢,希望我们常回家看看,母校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今天气温稍低,但是院长的寄语让我们的心温暖起来。
欢迎会上,学院建院七十余年的宣传片回顾学院的变迁,常务副院长王光臣介绍学院的“一体两翼三融合”学科特色、连续两年获全校唯一8A考核成绩等成就,都让我们看见母校的蓬勃发展。我也为自己身为一名山大学生、控院学子而感到深深自豪。
熟悉的身影更让暖意涌动。在聆听医工融合系李可书记的活动致辞后,我们当时的系主任、退休老教授刘常春与授课老师魏守水教授给予我们牵挂与叮嘱,言语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老师们同二十年前一样真挚又亲切;刘澄玉、赵国海两位校友的发言,从大学趣事聊到人生感悟,我不禁感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包罗万象、发展方向广阔,充满着无限可能。二十年的光阴让我们在不同领域绽放——有人深耕科研院所或医疗器械公司,有人投身互联网行业,亦有人跨界经济、法律领域。生医专业赋予的思维广度,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底气。辅导员刘慧慧老师一句“你们是我的第一届学生”,让青春记忆涌上心头。大学期间,刘老师一直像大姐姐一样关心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她的发言让我回忆起当年在学校的点点滴滴,大学时真诚质朴的情谊,真是弥足珍贵!

午后的实验室参观,是一场“重逢”,更是“新识”。产教、学科、军民融合的创新成果,让我们对生医行业的未来充满期待。德法厅的生医座谈会上,校友代表分享的行业经验与发展趋势等,为学院提供了有力支持。院党委书记吴晓晴“校友是学院最宝贵的财富”的结语,更让我们多了一份“常回家献策”的责任感。

夜幕降临的晚宴,是属于我们的“青春复盘”。二十年的时光在酒杯相碰时,所有的生疏都化为一句“别来无恙”。我们聊当年的课堂、宿舍的夜谈,也谈如今的家庭、未来的规划,才更懂大学时那份真诚情谊,是岁月里最珍贵的宝藏。
回望这场聚会,感恩始终在心底流淌:感谢学院以“质朴精勤、雄健卓越”的院训精神滋养我们,感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赋予我们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更感谢老师与同学们,让我们的青春记忆完整而温暖。
二十年前,我们带着梦想出发;二十年后,我们带着故事回家。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青春不散场,情意永珍藏。
希望我们很快能再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