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大日记:基础医学院教授 刘树伟

发布时间:2017/09/19 08:53:15   点击:  

9月18日 星期一 晴
  在今年暑期的一个中午,我在趵突泉校区中心花园见到了齐鲁医院普外科82岁高龄的王占民教授。相互问候之后,他不无自豪地微笑着说:“树伟啊,我经常来这里坐坐。你看,古色古香的教学楼,满目苍翠的花木,这炙热的阳光和凉爽的夏风,到哪里去找?我坐在这里有神仙般的感觉。”的确,这样优美的校园在国内实为翘楚,她是原齐鲁大学的校园。校园设计精巧,办公楼(原为麦柯密楼)坐北朝南,居中轴线北端,与南端的教学八楼(原为康穆堂)遥相呼应。花园中心为喷泉绕山,四块长方形草坪终年常绿。花园两侧由北向南依次有柏根楼与考文楼相望,葛罗神楼与教学七楼(原为奥古斯丁图书馆)对视。校园风光应四季而变。春风来袭,二月兰氤氲梦幻,丁香花如云似烟;夏日烈炎,绿色连天,静坐听蝉;秋枝萧瑟,青檐与红藤共舞,黄叶与白云齐飞;冬雪飘洒,银装素裹,笑语声声,宛入童话。
  二十八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这个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悬挂着“山东医科大学”校名的大门。这个建于1924年的飞檐式牌楼,远看颇像繁体的“齐”字,是原齐鲁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后来才知道,它是众多校友捐资所建,其南面的“校友门”题字古朴厚重,为清末状元王寿彭先生的手笔。多少年来,我一直埋头于学习与工作,没有去深究每一座建筑的来龙去脉,实在愧对齐鲁医学的百年历史。后来有一次机会,改变了我的认识。那是1995年秋天,我迎来了我的恩师、著名解剖学家、华西医科大学王永贵教授。原来,王老师1940年就毕业于齐鲁大学医学院,当时被齐鲁大学和多伦多大学分别授予医学学士与医学博士学位。老人家回到阔别经年的母校自然是感慨万千,首先来到齐鲁医院新兴楼与共和楼,在楼周围,他绕了几圈,举起相机拍了又拍。然后对我说:“新兴楼是齐鲁大学最早的大楼,建于1911年,我的解剖课就是在这里完成的。”我又陪着他参观了广智院、求真楼和景蓝斋等,还在四百号院他当年住过的宿舍前留了影。但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老人家仰望校友门,久久凝视,两行热泪滚滚而下。我此时默默地站在他的身后,不知道眼前这位年逾八旬依然风度翩翩的齐鲁学子,面对母校的大门,在想些什么?从此以后,我便开始关注和收集齐鲁大学的历史,越来越感到她博大精渊,深不可测。
  我想两位王先生深爱母校校园,并不仅仅是睹物思人,定是被某种精神所吸引,所激励。那一定是“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的齐鲁医学精神,这才是齐鲁大学最大的遗产。
  前几天,我又见到了坐在中心花园里的王占民先生。他举目环顾,一片黄叶落到了头上而浑然不知。也许他在想,这金秋之后,又要踏雪寻梅了。是的,葛罗神楼前的腊梅又快开放了。拂去历史的尘埃和冰雪,齐鲁医学精神就像那梅花一样,依然散发出阵阵幽香,永远给人以无穷的魅力和前进的勇气。有词为证:
  《临江仙·咏梅》
  朵朵寒梅花放蕊,嫣然欢送严冬。面朝大地悄无声。飞雪遮不住,暗香透长空。万丈梅香枝叶炼,凝集雨绿阳红。根深何惧彤云冷?冰雪融化日,依旧笑春风。

【作者:基础医学院教授 刘树伟  来自单位: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