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头条
2018山大日记:经济学院留学耶鲁校友 李霄
清晨,小城纽黑文从略带凉意的秋雨中醒来,我打开微信,被一篇《山东大学,117岁生日快乐》的文章刷屏,满目温暖的“山大红”!就在上周五,樊丽明校长率团来耶鲁大学访...[详细]
2018山大日记:毕业十周年感悟者 李啸闻
有一个地方,叫青春读书处。有一种结缘,叫永远一家人。今年我们2004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毕业十周年的纪念,这个周末我们回家。13号集结、合影、聚餐,14号回教室、见...[详细]
2018山大日记:一多书院学生会见面会发言代表 陈杰
十月的青岛校区,秋风萧瑟,树叶开始渐渐泛黄,走在小道上,依然能够嗅到丹桂的香气。今年,已经是我在一多书院学生会的第三年了,从懵懂的新生一路走来,回想起为之辛...[详细]
2018山大日记:经济学院2018级辅导员 封建帅
这两天济南的天气算是比较冷的,但是我的心里却一直热乎乎的。艰苦但收获满满的军训结束之后,2018级新生们终于迎来了上课的第一周。面对全新的与高中不同的课程安排和...[详细]
2018山大日记:哲社学院本科生 李天欣
大三伊始,我们迎来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一门思政课程,在不安和期待中,开始了我的第一堂课。“咦,这个老师有些不同呢,西装革履,格外严肃...[详细]
2018山大日记:软件园校区赏秋者 丁潇
昨夜微雨过后,天空的蓝显得格外清澈,我漫步在软件园校区的每一条小路上,欣赏着被九月暖阳所装饰着的校园景致,却也惊喜地发现了一个“新世界”。我经过教学楼,以...[详细]
2018山大日记:机能学实验课学生 李洋洋
一夜豪雨过,又迎来了忙碌又充实的一天。经过一年的专业学习,基础医学的教学课程渐渐深入,我们对人体复杂而有序的生理活动及其机制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纸上得来...[详细]
2018山大日记:软件学院本科生 孔芳
随着课设报告的慢慢收尾,大三上学期的数据库课设也到了尾声。两个周的数据库课设,对我来说应该是印象足够深刻的:从一开始的完全看不到希望,一点一点实现功能,直到...[详细]
2018山大日记:公卫学院本科生 冯瑾
今天是国庆小长假的第七天,写下这一切的我,此刻坐在从武汉通往济南的火车车厢里,车窗外万家灯火。想着同学们当中,离家近的孩子总是能伴着引人嫉妒的拉杆箱的“隆...[详细]
2018山大日记:管理学院本科生 李洁妤
国庆七天假期,因为不想舟车劳顿,所以我没有回家,也不想在各大知名景区看人山人海,所以选择了留校。放假前便和舍友规划好了假期一起去博物馆和美术馆,今天风和日丽...[详细]
2018山大日记: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会参会学生 安杨
“为爱牵手把歌唱,和谐又幸福,我们是爱的一家人。”10月5日上午,知新楼报告厅第十次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会暨第一次仲英青年学者交流会在歌声中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详细]
2018山大日记: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会参会学生 邓钰玮
作为山东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第七任社长,我非常有幸以山大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了第十次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大会。在交流会中,我们与来自全国二十二个高校和吴江地区的...[详细]
2018山大日记: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会Workshop学生导师 孙剑豪
阳光和煦,暖暖地打在公教楼前面的草地上。早就听说第十次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会今年会在山东大学召开,但没想到这次我会以“workshop导师”的身份,参与到这次会议当...[详细]
2018山大日记: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会仲英青年学者致辞代表 刘阳
10月2日,济南的天气很好,我起得也很早。准确地说,昨晚就没怎么睡,因为很激动,今天是第十次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会暨首次仲英青年学者交流会在我们学校召开,也很荣...[详细]
2018山大日记:国庆献血车志愿者 李之凡
今天是国庆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前往泉城公园血站,通过志愿服务,让我的国庆节更加充实并有意义。上午九点,我来到了泉城公园北门口的献血车前。早晨的风还是...[详细]
2018山大日记:东北亚法律人才交流项目研修班志愿者 豪日娃
今天是九月的最后一天,鳌山湾畔秋风送爽、天朗气清。随着结业典礼的圆满结束,为期十天的“东北亚法律人才交流项目研修班”青岛阶段也即将落幕,细数从前期准备到欢...[详细]
2018山大日记:青岛校区军训表彰大会新生发言代表 陆锦霖
历时二十多天的军训结束了,我们就这样结束了开学第一课。这些天里,我虽然时常抱怨军训的苦和累,但想着已经熟悉的浮现于脑海中的各式动作,想着帮助我们成长、和我们...[详细]
2018山大日记:光华奖学金获得者 陈浩
金秋九月,受唐奖基金会的邀请,我作为山东大学光华奖学金获奖代表,赴中国台湾进行了为期六天的交流访问。唐奖,是由台湾商人尹衍梁资助设立的科学奖,每两年颁发一次...[详细]
2018山大日记:全球能源互联网与大学创新发展论坛志愿者 姚杨
当我们把最后一名嘉宾送到遥墙机场,当我们一起把会场最后一片纸屑拾起,当我们肩并着肩、微笑着站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与大学创新发展论坛”的荧幕前合影的时候,我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