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敬国
教师
法学院(威海)青年教师 陈敬国
>>详细周三,南辰楼法学院研讨室的灯又亮到了很晚。窗外的清爽海风袭袭吹来,远处玛珈山的轮廓渐隐于暮色。十几个学生围坐在长桌旁,手中的《历史哲学》书页沙沙翻动,灯光洒在摊开的书页上,映照着每个人眼中的光芒。领读的学生正在耐心地阅读和讲解绝对精神的螺旋轨迹,其他学生则认真地在书上写下一行又一行的笔记,并不时提问。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十几年前那个在中心校区公教楼角落读书的自己。
2011年的济南,刚走进山大的我还是个在书架间徘徊的本科生。年少的我总认为读书是件孤独的事,真理藏在晦涩的句子背后,要靠一腔孤勇才能凿穿知识的铜墙铁壁。2015年走进燕园,在静园小院爬山虎墙下推开读书会的门,看见渠敬东老师用马克笔写下“此在操心”四个字,我逐渐领悟到:文字里的微光,需要另一双眼睛才能折射出彩虹。围坐在一起,我们激烈地争论着海德格尔的哲学命题。知识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了思想碰撞的火花,读书也成了一场温暖的集体旅程。
2023年,我回到母校,身份从学生变成了老师。得知法学院(威海)自2019年以来就有了“在大学里读经典”的读书会传统,这是师生共读的思想盛宴,于是我也毫不犹豫地开办了读书会。第一年共读《资本论》时,学生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我们逐章分析,从商品二重性到剩余价值理论,我惊讶于学生们在讨论中的独特见解,他们也在不断的阅读中逐渐深入思考。如今,我们正在共读《历史哲学》,读书会的成员更加发展壮大。每次读书会,教室里都弥漫着热烈和愉悦的氛围。这些年在书中辗转,终于明白读书最珍贵的不是破解了多少理论谜题,而是那些在字里行间悄然生长的生命联结。看着学生们更加积极、乐观、自信、从容,我深深感受到,这就是教育的意义。
在这里,知识在互动中流动,思想在交流中升华,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谊,也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愈发深厚。比起知识本身,这段因读书而结下的友谊,这份教学共同体的温暖,才是最珍贵的收获。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与学生们继续在书海中遨游,让书香与情谊,成为彼此生命中最美好的印记。
- 致敬人民海军成立76周年海报摆件制作者 孙巍峰 [2025/04/22 22:32:44]
- 青岛市庆祝世界读书日活动参加者 赵苡儒 [2025/04/22 21:51:35]
- 首届全国大学生治理案例分析大赛获奖团队成员 瞿秀如 [2025/04/22 21:23:43]
- “美丽中国”讲坛参加者 薛慧 [2025/04/22 20:45:54]
- 青岛校区博物馆讲解员培训参加者 宋道语 [2025/04/22 20:18:48]
- “百人同行,万米同程”活动组织者 许珂 [2025/04/21 20:56:19]
- “典籍故事青年说”第三季《诗经》趣读比赛获奖者 王佳和 [2025/04/21 20:29:02]
- “典籍故事青年说”第三季《诗经》趣读比赛获奖者 梁颖 [2025/04/21 20:25:56]
- “典籍故事青年说”第三季《诗经》趣读比赛获奖者 蒋瑞康 [2025/04/21 20:08:35]
- 山东大学节能减排校赛一等奖获得者 陈鑫远 [2025/04/21 19:42:22]
-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参观者 欧健仁增 [2025/04/21 19:42:16]
- KAPIV创新实训项目参加者 姜博洋 [2025/04/21 19:35:29]